土壤检测标准取样方式与检测常见环境监测技术术语

2020-09-02 14:03

一、土壤检测标准取样方式


  1、取样方法
  取样方法有对角线法、梅花点法、棋盘式法、蛇形法即“S”型法。
  对角线法:适用于正方形田块。由田块进水口向出水口引一对角线,至少分成5等分,以每等分为采样分点。如果同一地块差异比较大,可再等分增加分样点数。
  梅花点法:一个单位面积内按东南西北中分点取样。
  棋盘法:即方格式法,将整个地块划分成小方格,分点取样,设分点十个左右。
  蛇形法:即“S”型取样方法,主要适应于长方形的地块,设立分点15个左右。
  2、取样时间
  土壤取样在秋后作物已经全部收获或春季耕地还没有下底肥的时候进行土样采集工作。采集时,要记住‘四同',即同一土壤类型、同一地势、同一施肥水平、同一作物的地块。注意,在采样时两端的样点要远离地头、林带、公路等,各个样点同时要避开堆沤有机肥等的特殊区域。
  3、取样操作
  一般用土钻或铁锹,取土时要先将土壤周围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将表层10公分的土壤去除。记住,已经翻整过的地块也要遵循此规则。浅根系作物一般取0-20公分耕作层土壤,如水稻、草莓等。深根系作物取0-60公分耕作层土壤,如桃树、苹果树等。
  布点设计:
  采集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应大于30米;采集点距离地边缘大于15米,若地边缘有树需要距离大于20米或者换一个点。
  以浅根系作物取样为例:
  用土钻取样,土钻要垂直旋转插入土壤,至钻头完全没入土壤中,取出土壤放入布袋中。取样深度为20cm,且每个样点的取土量要一致。
  用铁锹取样下挖深度为半个铁锹头的长度,土壤重量为一公斤左右。若已经犁地,装土时要避开肥料或装块状土。
  4、现场记录
  1)采样时要填写土壤标签。标签上填写乡、村、组名称,土壤名称栏目内填写采集哪种作物的土样,采集人栏目填写采样人的名字。
  标签上加上土壤样品的编号,编号法是乡镇名称加数字号码。比如在两市镇采集的第1号土,编号为两市镇01号,采集的第2号土,编号为两市镇02号,以此类推。
  2)土样装入自封袋,填写土样标签二份,一份放在袋内(用牛皮纸),一份标签贴在袋外面(用不干胶),做到里外标签土壤样品编号一样,袋内标签内容与登记内容一致,不要混错。
  3)采样结束时应填写样品登记表,检查样袋、标签、土壤样品是否齐全。发现问题后要及时补齐和纠正,检查无误后方可撤离现场。

二、土壤检测常见环境监测技术术语


  1、地块
  某一范围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
  2、潜在污染地块
  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处理处置潜在危险废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造成污染,且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构成潜在风险的地块。
  3、潜在污染区域
  可能对周边土壤或地下水产生污染的设施或构筑物,如车间、罐槽、管线等。
  4、污染源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装置等。
  5、土壤
  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及生物有机体组成的陆地表面的疏松层。
  6、地下水
  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含包气带和饱和带中的水。
  7、地块环境识别
  采用系统的调查方法,确定地块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
  8、水力上游
  地下水补给的一侧为地下水水力上游。
  9、水力下游
  地下水排泄的一侧为地下水水力下游。
  10、水力影响半径
  水力影响半径即井、孔抽水或矿井疏干时在其周围形成的漏斗状水位下降区的周边在平面上投影的半径。
  11、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埋藏、分布、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水质和水量及其形成地质条件等的总称。
  12、浅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主要指埋藏相对较浅、与当地大气降水或地表水体有直接补排关系的潜水或弱承压水,地质结构中位于第一透水层中、第一隔水层之上。
  13、土壤气
  地块包气带土壤孔隙中的气相组分。
  14、承压水
  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其承受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15、包气带
  又称非饱和带,是指地表面与地下水面之间与大气相通的,含有气体的地带。自上而下,包气带分为土壤水带、过渡带及毛细管带。
  16、特征污染物
  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有污染物。主要指企业运行过程中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对周边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